【博評】William:誰搶走我的Macedonie?三國之爭與馬其頓的過去(下)

2018-07-03 10:00:04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國名事件只是意氣之爭?

鐵托在冷戰時期早已是個極具爭議性的人物。他生活奢華,而且毫不掩飾自己的奢華,但拒絕家族染指政治,政治上給予人民相當的自由,一生平抑國內民族紛爭,並創造東南歐鮮有的經濟奇跡;對外遊走於東西方之間,來去自如,連史大林及布里茲尼夫都沒他辦法。可惜的是,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似乎只是由他的個人魅力及早期經濟奇跡所支撐.......(網絡圖片)

 

鐵托死後,為貫徹各族共治,南斯拉夫正式取消總統一職,改成集體元首制,聯邦主席團9人(6個共和國及2個自治區各選1個代表,加上南共盟主席),主席每年輪任一次。然而,此時南斯拉夫已經陷入經濟困難,群眾的不滿令地方民族主義勢力再次坐大,尤其是塞爾維亞,日後臭名遠播的米洛舍維奇在1986年當上塞共主席,開始重推大塞爾維亞政策,89年更透過修憲削除兩個自治區的權利,此舉引發各共和國恐慌;另一方面,雖然馬其頓與塞的關係沒其他幾個成員國繃緊,但80年代後期亦對大塞爾維亞主義起了戒心(例如兩國在共同紀念1912年巴爾幹戰爭的官方活動中,馬方對塞方只顧宣傳塞爾維亞人的犧牲十分反感)。

1989年南聯塞爾亞總理米洛舍維奇。如果南斯拉夫是毀於經濟嚴重衰退及民族主義再興,那米洛舍維是讓她以更快及更暴烈的方式終結的人。(網絡圖片)

 

至1990年三國退出南聯邦時,馬其頓的民族思想已經成熟,總統基羅·格利戈羅夫亦擔心塞爾維亞會破壞馬國現有的自治權,以及不想受南斯拉夫內戰波及,而於1991年9月宣告獨立,但獨立活動其實不太激烈,一來他們本來就比較滿足於之前的高度自治,且與塞爾維亞的關係未到決裂的地步;二來馬其頓是全南聯中最貧困的共和國,經濟上亦相對更依賴南斯拉夫本土;另一方面,由於塞爾維亞面對多條戰線,無力他顧,故亦只好「和平分手」,只帶走軍隊和裝備,其他東西都沒有拿走。

相對於經歷三年戰爭及數次大屠殺的波斯尼亞,馬其頓的獨立可說十分幸運。1995年內戰進入尾聲時,發生震驚世界的施雷布雷尼察大屠殺,該市近7000名穆斯林被屠殺。過去十數個世紀中不斷出現,至鄂圖曼帝國及南共執政時期才停止的種族清洗,再次發生......圖為聯合國人員堪察其中一個亂葬崗的遺體......(網絡圖片)

 

事實上,獨立後的馬其頓共和國,作為小國,急於謀求其他國家及跨國組織承認,以求自身安全與發展,一開始就聲明「馬其頓共和國無向鄰國領土主張之要求」(憲法修正案第一條),而且「在實施憲法的過程中,共和國不干涉他國主權或內部事務」(憲法修正案第二條),借以表明對於大馬其頓構想完全沒興趣,也不會追求過去馬其頓行政區的其他領土。

現時馬其頓境內反希臘及民族主義情緒同樣強烈,不少民眾對修改國名協議亦同樣不滿,連總統亦威脅拒絕確認協議。(網絡圖片)

然而,馬其頓獨立還是觸動了希臘人的神經:希臘人自詡亞歷山大也是他們先祖註1),是希臘偉大歷史的一部分,古馬其頓一部分地區已變成另一個國家,他們還可以忍受,但連國名及文化象徵都被「搶去」,他們怎受得了註2)?再講,希臘一直拒絕承認馬其頓民族的存在,目的就是要阻止將來可能嚴重損害希臘領土完整的馬其頓「民族統一主義」及「收服失地主義」。希臘境內不但爆發了大規模反馬其頓示威,政府亦嚴正要求馬國放棄其國民及制止民間一切「竊取」希臘文化的行為(這明顯也是馬其頓人不能接受的),更隨即向馬其頓實施經濟制裁(有段時間甚至發動全面禁運),並以自身影響力迫令歐盟拒絕承認其獨立地位;

為爭取希臘取消制裁與獲得歐盟承認,1995年馬其頓將國旗"渥吉納太陽旗"(中間的十六角太陽也是古馬其頓標誌)換成現今的樣式。(網絡照片)

幸虧時任總統格里哥羅夫(Kiro Gligorov)一邊安撫境內少數民族及其他鄰國(如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及塞爾維亞),另一邊則將國名收改成臨時而較不具爭議性的「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The Former Yugoslav Republic of Macedonia, 簡稱FYROM 或 FYR Macedonia),並越過歐盟,在聯合國上尋求承認其獨立地位(這點可以迴避希臘在歐盟中的阻力),再回頭跟歐盟及希臘談判,成功於1995年換取承認其獨立地位及解除貿易禁運,不過,國名問題其實只是繼續「拖延」而已

基羅.格里哥羅夫(1917-2012),馬其頓第一任總統,60年代開始一直在南聯邦政府經濟部門任高官,更曾成為聯邦主席團的馬其頓代表,已是南斯拉夫領導人之一。馬其頓獨立後他以靈活的外交手腕,為小國馬其頓爭取到較好的外交形勢,並處理好與兩大潛在敵人-塞爾維亞及保加利亞政府的關係,得以渡過初期最艱辛的歲月......不過他於1995年遇上一宗汽車炸彈襲擊而嚴重受傷,一隻眼也失明。右額上的凹痕就是由炸彈造成的。這次襲擊到今天仍未有任何人承認責任。

 

除與希臘的關係外,馬其頓還面對境內佔1/5人口的阿爾巴尼亞族人要求更平等待遇的挑戰;另方面,科索沃的阿族遊擊隊亦曾於2001年和馬軍發生衝突,其規模雖小,但亦持續一整年。如果馬其頓民族主義過份膨漲,與阿族的衝突只會愈來愈深。(網絡圖片)

 

自此之後,馬其頓除面對過一起嚴重政治恐怖襲擊及與科索沃阿族遊擊隊爆發過衝突外,局勢基本平靜。2005年開始,馬其頓像其他東歐國家一樣,申請加入歐盟。經過與希方多年協商後,馬方今次將更改一個正式國名「北馬其頓共和國」來申請3)。現在屬於左翼的希臘齊普拉斯總理態度上較前代軟化,協議亦已正式簽署。然而,國名問題再次引發民間爭議,而不幸的是,希臘之前的經濟衰退及債務違約危機,令當地極右翼力量(如金色黎明等)乘時而起。金色黎明是現時第三大在野黨,推崇極端民族主義,政綱主要是反移民、反少數族裔、要求退出歐盟並營建包括整個南巴爾幹、色雷斯甚至伊斯坦堡的大希臘地區,並和伊斯蘭教力量(包括世俗土耳其)抗爭到底。

借今次馬其頓國名風波,金色黎明再次搞出大規模抗議浪潮,明顯想借這個雖然老,但仍能在經濟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輕易煽動民族主義情緒的問題增強自己聲勢。他們借此推動由在野黨提出對齊普拉斯發動的不信任動議,其中一位議員更借此呼籲軍人發動政變而被拘捕。由於國會仍由齊普拉斯所屬的激進左翼聯盟所控制,他安然渡過不信任動議。

金色黎明的冒起,有可能再次激發巴爾幹半島其他地區的民族主義情緒,而由於巴爾幹半島過往的不穩定性,民族主義爆發極可能導致該區出現嚴重武裝衝突。(網絡圖片)

個人認為,雖然仍然是吵吵嚷嚷,但希方的最大阻力已緩解,馬方民眾的反對情緒暫未強烈到可以扳回方案,而且加入歐盟對這小國的發展前景至關重要,國內反對聲音也可能只是討價還價而已,馬其頓仍有相當大的機會通過協議,為加入歐盟掃除障礙。

然而,這件事的陰霾還在:巴爾幹半島列國中,過去相對穩定的希臘,也出現極端民族主義浪潮,情況令人擔心,而且2019年是選舉年,如果現屆希臘政府改善經濟的進度仍然緩慢,極右勢力有望得到更多選票;另一方面,經今次事件觸發,希臘右翼浪潮可能進一步加劇,並漫延至巴爾幹半島其他國家;對具多民族及地域糾紛多的巴爾幹半島而言,右翼化的回歸及擴散比歐洲其他地區更為危險,因為小國之間不但更容易起衝突,而且內部不同種族更容易成為被攻擊的對象(就算是相對和諧的馬其頓,也和境內阿裔人時有衝突),二十年前南斯拉夫內戰的慘烈場面可能再次出現;情況可能更壞的是,由於靠近俄國,民族上巴爾幹人民又與俄國人有較密切的關係,為轉移北約對烏克蘭及波俄邊境的視線,俄國也有可能像過去一樣介入巴爾幹地區事務,與美國及北約的衝突勢將升溫,火葯桶有可能重現人間......

事實上,巴爾幹半島的仇恨遠沒因為21世紀來臨及生活改善而過去。圖為本屆世界盃中科索沃裔瑞士球員沙加向塞爾維亞隊擺出"阿爾巴尼亞鷹手勢".....1999年科索沃曾因謀求脫離塞爾維亞獨立,被塞軍武力鎮壓,並引發科索沃戰爭。(網絡圖片)

 


註1:可笑的是,雖然亞歷山大大帝宣稱自己是希臘人,但古希臘人大部分時間只視馬其頓人為邊境野蠻人甚至外人。

註2:然而有學者指出,今天馬其頓共和國只有少量領土與古馬其頓重疊,其次,鄂圖曼帝國下的馬其頓是一個面積大得多的地區,並非專指希臘所擁馬其頓本身。

註3:要注意的是,今次改的名字也是迴避和古希臘的關係,因為北馬其頓其實就是指鄂圖曼帝國時期大馬其頓行政區的北部(即塞爾維亞在1912年所得到的瓦爾達馬其頓)。

 

參考書目:

1. Andrew Rossos (2007), "MACEDONIA AND THE MACEDONIANS: a History", Stanford, California.

2. 馬其頓獨立初期與鄰國之關係(1991-1996), 淡江人文社會學刊(第十五期)

3. 閻京生,  〈塞爾維亞的輪迴:近世南斯拉夫與戰爭〉,《戰爭史研究叢書》,中國華僑出版社,2011年

 

【博評】William:誰搶走我的Macedonie?三國之爭與馬其頓的過去(中)

【博評】William:誰搶走我的Macedonie?三國之爭與馬其頓的過去(中)

馬其頓人:我們是誰? 自斯拉夫人到來後,馬其頓就一直處於各族交界,混雜情況相當嚴重,沒有一個民族佔有明顯優勢,結果...

發佈於 博評
By 2018-07-03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