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反諷基辛格結束俄烏衝突忠告 無雙直傳:西方「大外交」不復存在

2022-05-27 13:23:20 最後更新日期:2022-05-27 15:50:39
無雙直傳

學研社成員,著有《全球化多面體:我們如何面對》一書。生於政治家庭,由細到大經歷無數次大、小選戰,由派傳單、貼海報到運籌帷握,決勝帷幕之內。深感大江東去,浪淘盡,不如神遊張家界。既厭倦政治,又離不開政治。閒時只好提筆論政,如風花雪月。

近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時,就俄烏衝突發表意見。他認為,俄烏雙方應盡快通過談判結束衝突,兩國邊界應「恢復原狀」(a return to the status quo ante);他又指西方國家已被捲入「當下的情緒」(in the mood of the moment),而忘記了俄羅斯在歐洲力量平衡中的地位,是相當危險的情況,將給歐洲的長期穩定帶來可怕的後果[註1]。

202205250823313385月23日,基辛格以視像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當被問及對當今世界面臨的主要問題的看法時,基辛格強調,俄烏雙方要在未來兩個月內展開談判,以免造成「不容易克服的動蕩和緊張」。(達沃斯論壇網站擷圖)

其實早在8年前,基辛格已提醒過烏克蘭應該保持中立,以作為西方和俄羅斯的緩衝區。基辛格近日再重新他的「現實主義」觀點或忠告,被西方主流媒體解讀成:要求烏克蘭以「割地求和」方式,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地區及東部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個「共和國」的主權。西方媒體甚至稱基辛格是「達沃斯恐慌者」。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則形容此為「綏靖政策」,並諷刺基辛格為「偉大的地緣政治家」,他的「日曆不是2022年,而是1938年」。更有烏克蘭官員就此,以粗口相贈[註2]。

20220526085427207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顧問以粗口直斥與俄羅斯妥協的忠告(《今日俄羅斯》報道擷圖)

那麼,基辛格是否「偉大的地緣政治家」?澤連斯基又是否「偉大的總統」?後世史學家自有評論,不過今日俄烏衝突的局面,卻是因為西方世界——特別是美國在外交政策上——已完全由「威爾遜主義」把持,「現實主義」已沒有地位,不能作出平衡,而在可見的將來,這一情況仍將持續一段時間。

基辛格《大外交》[註3]一書,是他最重要的一本著作,亦是國際關係、國際政治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的。讀過此書,自然會明白為何基辛格在近日提出如此的評論和忠告。

書中提到這麼一段歷史:在十七世紀這麼一個具有宗教熱情及思想狂熱的年代,路易十三的宰相黎塞留(1585-1642)雖身為天主教的樞基主教,但為了法國的國家利益,反對哈布斯堡王朝重建天主教權威的企圖,阻止神聖羅馬帝國的一体化。他摒棄意識形態,以法國國家利益為唯一原則,推動法國國策支持信奉新教的各諸候,先與新教諸候同盟,後與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聯盟,推動並策劃了三十年戰爭(1618-1648),打破了哈布斯堡家族對法國的包圍,然後從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的西班牙手中奪取了歐洲的陸上霸權,使神聖羅馬帝國分裂為300多個政治實体,阻礙了德國統一200年,使得中歐長期出現不了能挑戰法國的政治實体,奠定了法國近代的國際地位,開創了近代現實主義國家利益至上的外交及戰略原則。

黎塞留的對手斐迪南二世,卻以宗教意識形態為原則,以他的道德標準作為外交及戰略原則,壓制新教,忽視國家利益,導致了神聖羅馬帝國新教諸候的反抗。三十年戰爭阻礙了歐洲的一體化,影響至今。

1024px Habsburg dominions 1700在十七至十八世紀,由哈布斯堡家族統治下歐洲版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三十年戰爭條目

法國的歐陸霸權一直維持到十九世紀後半葉,直至普魯士出了位「現實主義」的宰相俾斯麥,並且剛好相反,法國在同一時期則出了位依政治意識形態和道德原則為外交及戰略原則的拿破崙三世。他以「民族自決保護者」自居,破壞了維也納體系,但問題是維也納体系限制法國亦保護了法國。當維也納体系的解體,德意志統一,黎塞留處心積慮要防止出現的,足可挑戰法國的中歐強國終於出現。往後的歷史走向,在德國出現後,法國的國際地位大家也很清楚了。

如今的整個西方,在俄烏衝突後(其實在美國發動對中國貿易戰,製裁華為、中興已有端倪)都以政治意識形態、道德價值觀來作為外交及戰略的原則,最後會把世界引導到什麼方向,甚至第三次世界大戰會否到來還未可知。但基辛格的忠告、「現實主義」者的進言,相對西方國家今日的外交及戰略已被「威爾遜主義」者把持來說,明顯已是「耳邊風」。

回顧歷史,當三十年戰爭進入第11年時,信奉新教的各歐洲諸候已準備接受哈布斯堡的政治領導地位,斐迪南二世原可獲得勝利並實現神聖羅馬帝國一體化的政治戰略目標,但他卻因意識形態和道德原則,發布返還敕令(Edict of Restitution),要求新教各諸候國君主歸還自1555年起奪自教會的所有土地,導致戰爭繼續打下去,而最後輸了這場戰爭。

就此段歷史,基辛格在書中的評語是:「宗教狂熱戰勝了務實權宜,這是信仰凌駕自我政治利益的典型例証。而戰爭也勢必打到最後一兵一卒」。如果俄烏衝突持續,真如美國所說的戰至「最後一個烏克蘭人」,不知世上是否仍有烏克蘭?或者是有二個烏克蘭,分為俄羅斯的東烏克蘭,波蘭的西烏克蘭?

無論俄烏衝突結局如何?西方現在已沒有「大外交」了。

 

作者為學研社成員,著有《全球化多面體 我們如何面對》一書

參考資料:

1.《對俄烏局勢表態後,基辛格被扣了帽子:達沃斯恐慌者》 2022/05/25  觀察者網 楊蓉

2.《澤連斯基駁斥基辛格「和平提議」:相當於慕尼黑協定》 2022/05/26  觀察者網 周弋博  

3.《大外交》修訂版 亨利・基辛格著 海南出版社 顧淑馨/林添貴譯 

發佈於 評論分析
By 2022-05-27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