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無雙直傳:「離地」高官妄議最低工資 香港變革只會一敗塗地

2022-06-01 15:40:58 最後更新日期:2022-06-01 16:07:37
無雙直傳

學研社成員,著有《全球化多面體:我們如何面對》一書。生於政治家庭,由細到大經歷無數次大、小選戰,由派傳單、貼海報到運籌帷握,決勝帷幕之內。深感大江東去,浪淘盡,不如神遊張家界。既厭倦政治,又離不開政治。閒時只好提筆論政,如風花雪月。

20220425 1(香港政府新聞網圖片)

武器無論如何精良,戰場上決定勝負的仍在於人;制度無論如何優良,國家之所以興衰,亦在於人。

早前,勞福局長羅致光在網誌表示,最低工資「一年一檢」有困難、不可行,甚至表明如果社會滋生一種政治風氣:「企硬」是「道德高地」,「讓步」是「放棄原則」,凡事只看誰「拳頭」大,誰人大聲誰正確,社會便只會分歧加深甚或撕裂。以羅局長「大人物」身份,既然話已至此,筆者再破口大罵或堅持最低工資「一年一檢」,在今日全球通脹的大環境下,依然要求增加最低工資,無疑是在搞「社會分化」。

筆者這種小人物,對此罪名實在擔當不起,不敢妄言批評,只想起明思想家王陽明在《大學問》一書中的話:

…是故見孺子入井而必有怵惕惻隱之心焉,是其仁與孺子而為一體也,孺子猶同類者也;見鳥獸之哀嗚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焉,是其仁之與鳥獸而為一體也,鳥獸猶有知覺者也;見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憫恤之心焉,是其仁之草木為一體也,草木猶有生意者也;見瓦石之毀壞而必有顧惜之心焉,是其仁之與瓦石而為一體也。是其一體之仁也,雖小人之心亦必有之,是乃根於天命之性,而自然靈昭不昧者也,是故謂之「明德」。…… 是故苟無私慾之蔽,則雖小人之心,而其一體之仁猶大人也;一有私慾之蔽,雖則大人之心,而其分隔隘陋猶小人矣。…

香港目前的最低工資時薪為$37.5,已是早兩年前訂下的了。現在在茶餐廳吃一個午餐最便宜也都要四十多元,一個平民百姓的最低工資時薪,竟吃不起平民價格的午餐!當吃一個平民午餐都是種奢侈的時候,「大人物」其仁有與百姓為一體嗎?如有一體,那這種「困難」是否應該克服?「不可能」是否應該「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按政府的統計,現在拿最低工資的只有大約一萬四千人,增加「最低工資」又不是如筆者早前文章所說的「道德兩難之事」,因應工資落後了通脹的這一萬四千人,將最低工資稍為增加,對社會、對生意人又有多少影響呢?難道大得過近來食品、能源、原料通脹對成本的影響?

最低工資「一年一檢」不可能,公務員薪酬卻每年檢討,即使早年凍薪,在如此經濟環境、國際形勢、疫情肆虐下,政府早前卻建議公務員高官加薪百分之七,不知此是否私慾之蔽?當然筆者這種小人物不敢妄評,但見微知著,政府大人物有此「明德」,人家不去偷不去搶,想自食其力,連一萬四千人的福祉、合理權益,都不應爭取;有人想為他們發聲、堅持、爭取增加最低工資,卻被評可能只是「站於道德高地,搞社會分化的小人」。如果政府個個「大人物」都有此「明德」,不好說三司十五局、五司十四局、直選不直選、甚麼制度、怎樣的行政架構都好,「政治大人物」其仁沒能與百姓為一體,香港的變革都只能是一敗塗地!

武器無論如何精良,戰場上決定勝負的仍在於人!1921年,只有13名代表參加中共一大,會議還得秘密進行,參與者隨時可能被補。之後日本侵華,軍隊以大刀手榴彈面對日軍的飛機大炮;及至解放戰爭,軍隊也只是以小米加步槍面對美式軍械裝備的國軍;建國後不久,「志願軍」也是用同樣的武器面對剛打勝二戰、國力軍力如日方中、裝備精良的美軍及其所帶領著的聯合國軍,由鴨綠江邊打到38線。化不可能為可能,因為「大人物」其仁與百姓為一體。

制度無論如何優良,國家之所以興衰,亦在於人!當年中國一窮二白,今日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2014年已是世界第一),九千多萬人脫貧。當年中國科技比西方落後二百年,今年建成的中國太空站或在很短的將來,可能只有天宮太空站看著地球。這些「困難」為何能成為事實?因為「大人物」其仁與百姓為一體。

反觀美國,她曾被公認為擁有最優良的制度的國度,無論法治、社會福利、政治、軍事、科技等通通都是世界的翹楚。今日卻落得貧富懸殊、槍械暴力頻繁、醫療保障不惠及窮人、種族衝突不斷,只懂以美元流動為武器、以代理人戰爭割世界韭菜,造成世界局勢不穩,所以為何?因為政治人物、民主制度全被軍工企業複合體、金融寡頭把持,「大人物」其仁已沒有與百姓為一體。

今日香港政府有心變革,但兩年沒有增加的最低工資,基層只是想多加十元、八塊時薪來抗通脹,這種百民平姓的卑微願望都不可實現,那無論日後如何改變制度,如何改變架構,抑或想解決房屋、民生問題,但「大人物」其仁沒有與百姓為一體,最後的變革只會是徒勞無工。

當日大陸改革開放,以香港為標竿,他日香港沉淪也可為大陸作警惕。戰場勝負,國家興衰除了武器、制度,最關鍵還在於人:「大人物」其仁有沒有與百姓為一體。

 

作者為學研社成員,著有《全球化多面體 我們如何面對》一書

發佈於 評論分析
By 2022-06-01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