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石琪﹕《愛我別走》串燒多采 黃子華林海峰旗鼓相當

2023-03-13 10:31:37
石琪

香港資深影評人。1964 年開始寫影評至今。

2303131《愛我別走》舞台劇 宣傳海報

黃子華和林海峰合演舞台新作《愛我別走》,正在西九「戲曲中心」演出四十九場,照例旺到爆。

黃子華不再做金漆招牌的「棟篤笑」後,集中精神拍電影做舞台劇,郤碰上「新冠疫災」停映停演,似乎時運不濟。好在戲院解封後觀眾報復式旺場,《飯戲攻心》受歡迎,兔年賀歲片《毒舌大狀》上映至今更大收,使到曾經自嘲為「電影票房毒藥」的他,變為港片在本地的賣座之神!

舞台劇方面,去年黃子華與潘燦良主演莊梅岩編劇、陳焯威導演的《最後禮物》相當成功,現在《愛我別走》同樣是莊梅岩編劇,由陳曙曦導演,亦是值得捧場的好戲,而作風與《最後禮物》大有分別。——事實上,近年黃子華真正傾力發揮演技,亦不斷改變形象,這是可喜的,成績亦很顯著。

《愛我別走》並非一齣戲,而是分為十折小品,構成多段體處境喜劇。每段獨立,角色不同,其實每段都是黃子華和林海峰的對手戲,都互相稱為「黃先生」及「林先生」。——妙在這串燒雜錦等於話劇加棟篤笑,妙趣抵死,有時還與觀眾溝通,帶動即興的熱閙反應,又有現場樂隊演奏。

總之,十段戲都是兩個麻甩佬「不是冤家不聚頭」的鬥氣鬥法,變化多端,雙星都有出色表現,的確擦出火花。——一開頭是大樹倒下攔路,兩個舊老友久別重逢,算起多年來有恩有怨、有債有冤的舊賬。——有

一段則觸及最新時尚話題:ChatGPT 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不能要求精警,勝在合時,看來劇本可能在排演時靈活補充,而黃子華和林海峰或許也隨機加料,編、導、演共同創作。

其中幾段戲特別好。最好笑是「群戲」的「殯儀館」,忽然多了演員,由台下吵到台上。——兩個黑幫對頭大佬在靈堂對碰,由唇槍舌劍而至動武起來,原來兩個大佬不是爭地盤,只因各自愛犬的生死而搞出大龍鳳大陣仗,充滿黑色幽默,又十分香港式。

最諷刺是醫生找記者拍片上網自我宣揚,應該擺什麼甫士說什麼話,就涉及複雜敏感的問題,包括專業上和社會上種種避忌,禁區多多隨時惹禍,又引起這兩人互相威脅、敲詐。這段戲的處境妙不可言。

「管理處」一段最靈異,台山口音的住宅大廈老看更「黃先生」似乎有鬼眼,能夠通靈,自稱見到住客「林先生」的死鬼老豆,代傳訊息。「林先生」半信半疑,是否被看更整蠱呢?這幕「鬼戲」奇在笑中有淚,令人感動。

此外,失業教師在「咖啡室」苦苦求職,兩個律師在「廁所」練習跳舞,都有一言難盡的微妙諷喻。「舞台」一段黃子華大唱意大利歌劇名曲,不滿林海峰大唱改為中文的版本,他倆為「藝術」的雅俗問題大爭大吵起來,當然可以各自各精采。——有趣的是,這台串燒十段雜錦戲有舞有歌,只是少了「戲曲中心」應有的中國戲曲。

說到整體演出,不但黃子華出色,林海峰亦精采,堪稱旗鼓相當。林海峰的舞台演出我看得不多,電影則看過不少,往往缺乏最適當的發揮機會; 也想起1996年他曾導演《廢話小說》,是很特異的另類奇片。今次林海峰在舞台上簡直盡情施展,活力四射。

劇名《愛我別走》,但沒有愛情戲,全無女角,兩個麻甩佬也沒有同性戀,反而拿「基佬」與「基督」開玩笑,最抵死是黑幫兩大佬都愛狗如命。——我想,《愛我別走》最愛的可能是香港,雖然對香港人香港地大加諷刺,甚至玩玩敏感暗喻,但洋溢着香港情懷。而且經常在過場時用旁白和字幕,唸出「老黃」「小林」的信函,提到1963年以來數十年的滄桑變化,信函呢呢喃喃,字幕斜斜歪歪,具體意思不易明白,肯定的是感觸甚多。

儘管目前香港多了各式各樣的忌諱,不過在演藝方面仍可彈性處理;有些敏感問題不能夠大鑼大鼔,但可以巧妙地點到即止。——我看到的影片和舞台作品,顯然尚有若干程度的自由空間,如果做到聰明的話。

此劇題材上很廣泛,有些像「棟篤笑」東拉西扯,而加以短篇話劇化。我亦想起1994年舞台《麻甩騷》,由當年「香港演藝學院」畢業生詹瑞文、張達明、陳曙曦合創合演,有歌有舞有搞笑小品戲,策劃似乎是甄詠蓓。——後來黃子華曾與張達明合作《棟篤笑雙打》,再增添吳鎮宇變出《鬚根騷》。詹瑞文亦曾大紅大紫。甄詠蓓能編能演能導,早年曾與詹瑞文合作演出多齣獲獎小眾舞台劇,現已是舞台劇資深名導了。

至於陳曙曦,亦由《麻甩騷》小子變成舞台名演員,近年導多過演。——去年他參演了《最後禮物》,扮演輪椅老父,黃子華、潘燦良角色都是這老父的兒子,親兄弟撕裂為大仇人。今次陳曙曦在《愛我別走》只導不演,效率甚佳,我亦喜歡王健偉的舞台設計。

發佈於 博評
By 2023-03-13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