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張競:當前以巴衝突初探

2023-10-10 22:35:46 最後更新日期:2023-10-13 23:04:20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FB IMG 1696674801344編按:據知是首日被俘的以色列坦克兵,現在相信已變成人質了。(網絡圖片)

 

2023年10月7日清晨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伊斯蘭抵抗運動,阿拉伯語:حركة المقاومة الاسلامية‎,羅馬化名稱為Ḥarakat al-Muqāwamah al-ʾIslāmiyyah;簡稱中文為哈瑪斯,阿拉伯語:حماس‎,羅馬化拼音:Ḥamās)從根據地加薩走廊地區,對以色列發動武力攻擊行動,產生重大傷亡與社會衝擊效應,更震驚國際社會。

以色列在遭受攻擊後,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立即宣布國家進入戰爭狀態,並進行大規模軍事動員;現役以色列部隊立即展開還擊行動,針對加薩走廊地區報復性攻擊產生嚴重傷亡,亦讓大量巴勒斯坦民眾被迫逃離家園避難。

N5L22編按:星期六哈馬斯特殊部隊攻擊攻入奧特夫軍事基地的片段,發現以軍丟棄了很多重戰甲車,例如Achzarit重裝甲運兵車(以T-55底盤改成)。(網絡片段擷圖)

 

針對目前戰爭情勢發展狀況,在此初步提出下列探討要點,提供《輕新聞》讀者朋友參考,期能利於解讀未來相關媒體報導:

首先必須要理解中東回教世界,就政治、民族、文化、宗教與社會等多個層面來說,本來就充滿各種矛盾;當各種衝突發生時,千萬不要將其中背景因素加以簡化,特別是某些學者專家研究中東問題時,由於其所接觸面相相對有限,導致其觀點無法周延涵蓋各個不同面向,更無法公允論斷整個衝突背景因素與其中是非曲直。

Faris Odeh and Kashmiri boy編按:2000年時,一名名為Faris Odeh,只有14歲的巴勒斯坦加沙少年拿石頭"攻擊"以色列的坦克。10日後他在做同樣事情時,就被以軍射殺......(圖片來自連結)

 

因此讀者若要繼續觀察後續情勢發展,就要先理解以阿對立與以巴衝突絕對不能等同視之,誠然兩者之間確實具有聯結關係,但由於近年來中東阿拉伯世界各國領袖,都逐漸公開表達有意追求友以色列和解政策,因此激發出巴勒斯坦民眾對於未來能否獲得阿拉伯世界支持,爭取其獨立建國地位之焦慮感,正是因為此種情緒滋長與蔓延,讓哈瑪斯主張採取武力抗爭,對抗以色列動輒針對加薩走廊,運用軍事打擊手段報復恐怖攻擊政策。

387221205 3489498581364959 2611717184924755348 n編按:衝突開始首日及昨日上午的形勢圖,哈馬斯突破封鎖線往外衝後,更多是埋伏及施以突襲而非防守,而以軍反擊似乎也沒有什麼片段傳出來,他們甚至聲稱已消滅了近1500名武裝份子,並已奪回大部分被佔地。不過這兩天仍不斷傳出有高級軍官陣亡,除反映以軍質素可能大不如前外,還顯示清剿戰未必如他們所說那麼輕鬆。(網絡圖片)

 

20231編按:昨天被拍到在Re'im外圍集結的以色列軍坦克。雖然該國已動員近30萬人,但若真要佔領加沙地帶,部隊會預期遭到激烈反抗,血腥程度甚至連俄烏戰爭都未必及得上。(YOUTUBE擷圖)

 

同時就算將當前情勢定位成以巴衝突,吾人亦須注意到其實並不是所有巴勒斯坦政治或軍事武裝派系團體都涉入其中,特別是位於加薩走廊屬於伊斯蘭教遜尼派之哈瑪斯組織,與主要地盤在西岸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領導總統阿巴斯(Mahmoud Abbas),其實是存在著高度政治矛盾。所以當哈瑪斯發動武力攻擊行動後,不論是某些位於加薩走廊地區之聖戰組織,抑或是由阿巴斯所領導之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阿拉伯語:حركة التحرير الوطني الفلسطيني,簡稱法塔赫‎ فتح‎,Fatah)所表達立場,都具有指標意義,亦是值得觀察重點所在。

同樣當目前以巴發生衝突狀況下,在黎巴嫩境內與以色列嚴重敵對之真主黨(阿拉伯語:حزب الله‎,Ḥizbu 'llāh或Hezbollah),亦有傳聞期有意趁機順勢採取攻擊行動,但吾人必須注意,該組織係由伊朗資助支持之什葉派政治與軍事武裝組織,該組織與哈瑪斯在宗教派系上就不相同,亦不具備相互聯繫與協同行動關係。所以在衝突發生初期,有些新聞報導依據伊朗所表達立場,指稱哈瑪斯係受到伊朗指使,確實是在亂點鴛鴦譜,沒有弄清楚不同組織、派系與國家間之矛盾關係就胡亂牽扯撰寫報導。

2303172編按:需要留意的是,年初的中沙伊三國聯合公報,所代表的只是中東什葉派和遜尼派伊斯蘭教國家之間關係正常化,並不代表其他教派內派系與敵對派系的完全和解,而且部分伊斯蘭教的激進組織如穆斯林兄弟會更不在其之列……事實上,就派系而言,哈馬斯其實就可歸類為穆斯林兄弟會一派遜尼派激進主義團體,加上本身又有追求巴勒斯坦獨立的使命。謀求其配合大和解更幾無可能。(網絡圖片)

 

當然國際社會各國在面對以巴衝突時,亦不免會是選邊表態;基本上以美國為首之西方世界與歐洲各國,多半都會無視於以色列針對巴勒斯坦情勢與民眾,曾經採取過任何對應手段,最後還是會選擇支持以色列。但其他各個大國強權又會提出何種論述,都值得繼續保持觀察。而各國之所以如此選擇,所秉持之基本外交利弊得失算計,更是在思考以巴衝突時,必須優先掌握決策資訊。

其次就要談到許多評論者都提到以色列發生情報失誤現象,對於此項問題,筆者認為其實不宜如此早就先下結論。誠然以色列情報及特殊使命局(希伯來語:המוסד למודיעין ולתפקידים מיוחדים‎,HaMossad leModiʿin uleTafkidim Meyuḥadim;英語:The Institute for Intelligence and Special Operations,中文譯名亦有以色列情報特務局),亦就是各方所稱之摩薩德(希伯來語:המוסד‎,HaMossad;英語:The Mossad)多年來表現傑出享有盛名;但此次不能將整個情報失誤都推到這個機構身上。

mossad autoOrient i 640x400編按:土耳其聲稱於2021年搜捕到的16名摩薩德間諜。有指摩薩德的神通廣大,更多是建立在中東伊斯蘭世界各類派系對立,經常互相拆台,致令他們能輕鬆在一盆散沙之間遊走。然而一旦他們開始互相和解甚至互通情報之時,摩薩德所能鑽的空子就會劇減。(圖片來自連結1)

 

其實就以色列整個情報體系來說,除摩薩德外還有主管國內安全事務之國家安全局(希伯來語:שירות הביטחון הכללי,Israel Security Agency)亦即以色列國內安全局,通常被各方稱為辛貝特(希伯來語:שב״כ‎,Shin Bet);再加上以色列軍事情報局(Israeli Military Intelligence,希伯來語: אגף המודיעין,Agaf HaModi'in),該機構通常被各方簡稱為阿曼(Aman,希伯來語:אמ״ן),才構成各個機構互有分工,但卻又責任重疊之情報蒐集與預警體系。

就掌握加薩走廊威脅態勢以及哈瑪斯或是聖戰士組織活動狀況來說,前述三個組織都有涉入其中,誠然辛貝特負責國內安全,負責保護政府要員與外籍賓客,分工責任涵蓋面相對較少,但其亦不是完全袖手旁觀,其所下轄負責針對阿拉伯國家反制恐怖主義活動情蒐部門,就編設有專門針對西岸以及加薩走廊地區之作業單位。至於摩薩德與阿曼兩個情報組織,對於掌握源自加薩走廊地區之威脅預警來說,更是優先作業項目。

385904334 1522902458480863 3507390877255956759 n哈馬斯今次似乎事先計算過不同區域的鐵穹防空陣地迎擊及再裝填能力,並對重點地區實施多波次飽和攻擊,終於成功攻破鐵穹的防守,並擊中部份基礎設施,甚至有有居民區被擊中,造成民眾較大傷亡。這種攻勢事先需經嚴密部署及計算,甚至可能動用(購買)民用衛星資料及造工更好的DIY火箭,以色列情報部門似乎沒有察覺,的確很不可思議。(網絡圖片)

 

儘管摩薩德情報作業實際績效總是被各方誇讚到像神話般犀利,但在網際空間其實有很多分析報導指出,該組織亦曾遭遇過重大挫敗,因此在各方指責此次以色列摩薩德情報失誤時,其實是很粗糙地沒有完全理解整個以色列情報工作體系與責任分工架構前,就貿然地提出評論。

此外在此亦要指出,若是認為哈瑪斯能夠在事前,將整個作戰準備保密安全作業做到天衣無縫,讓所有訊息能夠滴水不漏毫不外洩,其實也是有點誇大。持平來說,以色列情報作業體系必然掌握到某些跡象,但很可能在威脅徵候強度或是密度上,無法讓情報首長提出可信度足夠之預警訊息,因此在權衡錯誤預警變成庸人自擾,或是決心暫時不提出嚴重預警,繼續蒐集整理更具體、詳細與可信威脅徵候,其實永遠是情報首長最不好處理之兩難困境。

被無人機丟炸彈擊中損毀的馳車4型坦克。 

 

儘管很多情報體系都是以最壞打算來提報威脅預警給其政治首長,但對於國家領導階層來說,如何運用預警情報提出應對方案,其實也有很多考量因素。在人類歷史中,明明已經掌握威脅態勢之預警情報,卻能夠忍住按兵不動,寧可犧牲某些兵力與地區,但卻不願讓敵方察覺到其動態已經能被掌握,通信密碼亦已被破解,這種案例在戰史中並不少見。

因此究竟是情報失誤,抑或是政治決策高層決心先承受哈瑪斯攻擊,然後在師出有名前提下,掌握道德制高點,在對隱身於加薩走廊之哈瑪斯勢力進行反擊,恐怕要到日後才能夠真正下斷語。筆者對此特別要提醒,不要過度高估以色列預警能力,從近年來以色列情報體系大量仰賴無人機監控、通信監聽以及網路截收之科技情報,是否因此忽略情報佈建與諜報人員滲透敵對組織,其實更值得各方繼續觀察與深入理解。

385875183 1523466441757798 8715444832030720679 n編按:首兩天的攻勢,以方的傷亡不少,更令人驚訝的是不單有將領被俘,甚至有多名校級高級軍官殉職,由於以軍編制普遍是旅,師在平時更像是指揮部,野戰部隊的最高級別軍官就是中校 / 上校。(網絡圖片)

 

最後就要談到以色列已經開始大規模動員後備役人員,準備投入作戰;但是否僅限於清剿境內殘留敵對武裝活動,而不會揮軍入侵加薩走廊,這將是各方觀察重點。但從以色列當初經過多年占領與掌控後,還是付出慘痛代價,灰頭土臉從加薩走廊撤軍,才讓中東和平進程獲得正面發展,看來潛藏政治代價,將是影響未來以色列軍事行動最主要考量因素。

Bibi Netanyahus編按:有陰謀論甚至是指向因司法改革集權的指控而焦頭爛額的現任總理且內塔尼亞胡,並指控他謀求製造對巴勒期坦的猛烈鎮壓渡過政治危機。事實上,他當初步入政壇並在7年內成為總理(1990年代),更多是靠其哥哥作為戰爭英雄及烈士的名聲。其兄長約納坦內塔尼亞胡(Yonatan Netanyahu)作為突擊團指揮官及恩德培行動的策劃者之一,拯救了被劫持並飛往烏干達的法航客機猶太人乘客,並成為這次突擊行動中唯一一名犧牲的以色列軍人……(YOUTUBE擷圖及連結1Photo Credit: Nati Shohat/Flash90)

 

不過由於當前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在政治上必須仰賴執政聯盟內多個極端保守小黨支持。但是根據以色列法律,此等小黨成員很多都是不用服兵役之正統猶太教信徒,因此應付短期國家威脅與變故,動員大量後備役人員,在政治觀感上還不容易產生問題,但若日久天長,最後恐怕會造成以色列內部政治風潮。儘管這些因素到目前為止尚未浮現,但卻值得讀者朋友先找資料,先行掌握以色列內部政治結構與政治文化資訊,來當個具有前瞻能力之戰略思考者。

N5LRbB編按:正如一位朋友所說,莫說巴人,連以色列人近年本身都陷入輪迴怪圈之中:每當以色列政治爆發危機時,極右猶太人總會挑起加沙巴人的還擊,以轉移視線、鞏固政權,受襲以色列民眾絕無可能仍然同情巴人,只有支持右翼政府,大舉掃蕩巴人後暫時解決問題,等待下一次……(YOUTUBE擷圖)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3-10-10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