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在今年1月6日,朝鮮進行第四次核試(朝鮮稱是首次試爆氫彈)之後,美國就揚言要進一步嚴厲制裁朝鮮。但過了超過50天,美國才將制裁方案提交聯合國安理會。期間,朝鮮又在2月17日發射「光明星4號」,美國及西方國家認為,朝鮮實際上是試射射程13000公里,可達美國西岸的長程彈道導彈。不難想見,美國必然想加快和加重對朝鮮的制裁。甚至有傳聞說,美國對朝鮮有可能先發製人「動手」用兵,包括空襲朝鮮核設施,以及對朝鮮領導人採取暗殺和斬首行動,此則意味著勢將爆發第二次朝鮮戰爭。
美國為何遲了一個多月才向聯合國提交制裁朝鮮的方案?原因可能是,美國須先得到中國支持,中美必須在制裁朝鮮問題上需先達致共識。放眼世界,中國是對朝鮮最有影響力的國家,無論在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都是如此。以朝鮮的對外貿易為例,中國佔達90%的額度,絕對不能小覷。同時,中國與朝鮮是近鄰,對於朝鮮的時勢和前景,包括可能受到更嚴厲的制裁,以至再度爆發戰爭,都不能不倍加關切。美國不能也不應該罔顧中國的安全利益。
據說,美國2月26日提出的制裁新方案,得到中國的同意,但俄羅斯說尚需時間研究,估計安理會要到3月上旬才能付諸表決。這次美國向聯合國提交的方案,堪稱歷來對朝鮮最嚴厲的制裁。其一,全面禁止對朝鮮的武器進出口。原有的制裁允許小型和輕型武器輸入朝鮮。顯然,尺度收緊,非常嚴厲。但從減少挑釁及避免戰爭風險角度看,確有必要。
其二,各國驅逐參與不法活動的朝鮮外交人員,已點名的增加17人及12機構。過去未提及,但既有證據,就有必要採取行動,其中包括這次「射星」的朝鮮國家航空航天發展局和原子能工業機構。
其三,各國強制檢查所有對朝進出口貨物,包括隸屬朝鮮海洋管理公司的31艘船隻。這一檢查措施,過去要有「合理理由」,今後不必,連同朝鮮包租其他各國的船隻及飛機,只有「民生目的」者方可例外。
其四,禁止對朝出售航空燃料和火箭燃料,禁止朝鮮出售黃金、鈦礦、鈉礦及稀土礦物,同時禁止出口煤、鐵及鐵礦石,「民生目的」除外,但須確保收入不會成為發展核武資金。這一項明確與「核」有關。
其五,各國凍結朝鮮政府或勞動黨旗下與核計劃或其他受禁止活動相關單位的所有資產,該項規定是過去所沒有的,因為要判斷資產的用途是不太容易的事。
其六,各國禁制轉運任何有助朝鮮發展核武、導彈的物品,更新禁運化學及生物武器原料的清單。這是一項較為清晰及方便執行的規定。美國的方案還有五個附錄,前四個均與上列規定有直接、間接的關係。第五個附錄,禁止各國對朝輸出奢侈品,包括:手表、水上休閒車、雪地車、水晶製品、娛樂用品等。這個附錄,相信會引起大眾不同方向、不同內容的聯想和會心的微笑。
美國提出的制裁方案,確實非常嚴厲,其影響恐怕不只是核武、導彈的發展,對朝鮮的經濟、民生等方面,也必然造成不同程度的打擊。例如:因出口礦產減少影響外匯收入,因而減少糧食進口,肯定令朝鮮人民進一步蒙受「糧荒」的壓力。凡是嚴厲制裁,被制裁一方的民眾,必受「池魚之殃」而無法倖免。
當然,這是朝鮮發展核武和導彈所帶來的惡果,值得朝鮮領導層省思及三思。這包括:人民的利益是否應放在第一位?像朝鮮這樣的國家有沒有必要發展核武及長程導彈?美國對韓國、日本提供「核保護傘」,朝鮮是不是同樣應信任中國的「核保護」作用?為大局計,朝鮮是否應放棄發展核武及致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聯合國對朝鮮發展核武和導彈的制裁,早已有之,例如安理會1718號、1874、2087號決議。但是,朝鮮的核武、導彈仍繼續向前發展。核試已進行四次,導彈也試射了四次,最近(2月7日)的一次據說是成功發射了射程13000公里、可達美國本土西岸的長程導彈的技術。由此可見,制裁不是沒有用,就是不夠力,也就是仍然不夠嚴厲。這是一個難解的悖論。
假如可以確認「制裁無用」,那麼,回到談判桌重開「六方會談」又如何?「六方會談」雖曠日持久,收效甚微,但起碼會談期間朝鮮未有進行核試。中國希望朝鮮半島以以至東北亞不要「生戰生亂」,此議大有參考價值。倘各方認同此議,是否有關各方應致力敦促重回談判桌?「朝核」和「射彈」問題,對朝鮮半島和東北亞十分重要,也非常袍複雜。各方有必要集思廣益,以求獲得最終妥善的解決。
李幼岐
資深評論員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