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無雙直傳:建制隊友胡亂來 麥美娟一笑化解

2023-08-27 12:48:53 最後更新日期:2023-08-27 14:38:41
無雙直傳

學研社成員,著有《全球化多面體:我們如何面對》一書。生於政治家庭,由細到大經歷無數次大、小選戰,由派傳單、貼海報到運籌帷握,決勝帷幕之內。深感大江東去,浪淘盡,不如神遊張家界。既厭倦政治,又離不開政治。閒時只好提筆論政,如風花雪月。

yA ZpRCkHCQ4rH eB9Lccf tJ 7vyT6GjHHrkYxx65E社交平台上流傳的,24日黃大仙各界為民政專員餞行宴會上的現場圖片。(網絡擷圖)

上周五的午飯時間與公司同事們一起吃飯,有同事主動談起當日一則政治新聞。

話說有一名民政事務專員將要去北京進修一年,黃大仙各界為他筵開四十幾席餞行。同事們就此事的觀感不是太好,筆者就打圓場說:「他們都是用自己錢啫,又不是用區議會錢」。另一同事就有些激動地說:「有錢捐東華三院啦!捐比啲窮人啦!」。因為當日早上筆者工作較忙,都未看新聞,就問同事這單新聞那裡傳出來的,原來是來自星島的報道 [註1],看畢報道之後,筆者認為如果是榮休都可,竟然只是進修一年就回來,就筵開四十幾多席 ⋯⋯。見微知著,筆者的同事們有這些反應,不用調研也可知道這事件對社會大眾做成的觀感。

有時有些建制派做事就真的胡亂來的,政治敏感度不高,容易「比人有位入」。特別是反對派人士盡得西方文化「真傳」,說得不好聽是機會主義者,說得好聽是反應快。就上述「歡送事件」,譚香文就立刻質疑或涉延後利益。

日後,這些「主角們」即使有真材實學,被政府委任任何公職,都可以成為政敵攻擊的弱點。特別是委任為區議員,不只個人受到質疑,連帶「完善地區治理制度」都會受到質疑(原因在筆者早前的文章《「完善地區治理」方案會有怎麼因素影響效能?》可以找到)。試想,莫說反對派目前只是偃旗息鼓不是消失,香港長期受西方意識形態影響,就算美英要在香港重新建立新一代的反對派根本易如反掌。

「完善地區治理制度」是香港重要的改善施政和政治部署,日後反對派必定是要踢散它,挑動社會大眾質疑這個制度,今日你建制派某些人卻「比位人家入」,讓人家日後有機會借此事件以延後利益來質疑和攻擊整個制度,隨時浪費李家超特首想改善施政的一片苦心,破滅了中央對香港的期望,你說某些建制派的政治能力是否真的叫人汗顏!

幸好,當記者就此事向麥美娟查詢時,麥局長說「夾錢食飯」時有發生(把事件定性為一般食飯,改變質疑者的定義),並帶點幽默的說:「估唔到受歡迎程度(指該民政專員)咁緊要」。

她以幽默感緩和整件事件。如果她能說:「估唔到他咁受歡迎啊!比我更受歡迎啊!」帶點自嘲意味效果會更好。但最重要的是,她說到:「都想同各位講,我吔為地區服務是職責所在,大家如果要表達鼓勵或支持,可能一封信、一句鼓勵說話已經夠,真係唔使咁破費、唔好搞到咁大陣仗」,她畫龍點睛地把公職人員為公眾服務的理念陳述一次,並以「唔使咁破費」、「唔好搞到咁大陣仗」,以不批評的方式,顧及涉及各方人士的感受,糾正鋪張浪費的歪風。

剛好在同日,「靖海侯」也就此事件發表了一篇文章,當中有三句意義深刻的話:「不用天天跑場了,官員為民服務的時間就更長」、「不用講究排場了,社團聯系會員的行動就更多」、「少去會場去現場了,各方才真正能夠体察民情民生」[註2]。除了以上三句,筆者再贈多建制派一句:「不用圍爐俾面了,多看資料多看書才更可知彼知己」。

最後送多首歌給建制派,Beyond的《俾面派對》。

 

作者為學研社成員,著有《全球化多面體 我們如何面對》一書

參考資料:                        

1.《民政專員黃智華赴京進修一年黃大仙各界筵開43席餞行 惹款待之嫌》 2023/08/25 星島日報

2.《勞民傷財的「主禮文化」,應該果斷摒棄》 2023/08/25 靖海侯  

發佈於 博評
By 2023-08-27

手機分享本文: